首页 / 庄子解 / 王夫之

庄子解卷八·外篇

2025-08-09 13:17 庄子解

《外篇》非庄子之书,盖为庄子之学者,欲引伸之,而见之弗逮,求肖而不能也。以《内篇》参观之,则灼然辨矣。《内篇》虽参差旁引,而意皆连属;《外篇》则踳驳而不续。踳音蠢。 《内篇》虽洋溢无方,而指归则约;《外篇》则言穷意尽,徒为繁说而神理不 。古挚字。 《内篇》虽极意形容,而自说自扫,无所粘滞;《外篇》则固执粗说,能死而不能活。《内篇》虽轻尧舜,抑孔子,而格外相求,不党邪以丑正;《外篇》则忿戾诅诽,徒为轻薄以快其喙鸣。《内篇》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以脱卸其矫激权诈之失;《外篇》则但为老子作训诂,而不能探化理于玄微,故其可与《内篇》相发明者,十之二三,而浅薄虚嚣之说,杂出而厌观;盖非出一人之手,乃学庄者杂辑以成书。其间若《骈拇》《马蹄》《胠箧》《天道》《缮性》《至乐》诸篇,尤为悁劣。读者遇庄子之意于象言之外,则知凡此之不足存矣。

骈拇

此篇亦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之旨,其言至正,言常然,亦与缘督为经相近;而徒非斥仁义,究竟无独见之精。何为至正,何为常然,皆不能以微言达之;且诋诃曾、史、伯夷,以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矜气以固其封畛,故曰非庄子之言。

骈拇枝指, 骈拇,足大指连第二指也。枝指,手多指也。 出于性哉,而侈于德。 侈,过也。评曰:生而有者曰性,所宜得乎天而利用者曰德。 附赘县疣, 赘,息肉。县音悬。县疣,结而悬之不绝也。 出于形哉, 成形之后乃有之。 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 肝神仁,肺神义,心神礼,肾神智,脾神信。 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簧鼓,如簧之鼓动于笙管之中。不及,羡其不可及也。 而曾史是已。 曾参之孝,仁也。史鱼之忠,义也。 骈于辩者,累瓦结绳, 叠词如累瓦,连意如结绳。 窜句游心 点窜文句,游冶其心。 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 旧注:跬当作毁。一说:敝跬如蹩人半步而行,若韩退之所谓行若遗而处若忘也。 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解曰〕 生而然者,则谓之性矣。性因乎气质,不足于义则余于仁,不足于仁则余于义;有余则皆骈枝也,皆五藏之蕴,有余之情也。习俗之毁誉为声名之荣辱,又非性之所有,增加于生后,为赘疣而已。侈于性者,且非性之常然,况非性之所有者乎?性之常然者,情不得与,而况于名?暖然似春而不可名以仁,凄然似秋而不可名以义。五色无所别于妍媸,五声无所别于《雅》《郑》。妍不立则无媸,《雅》不立则无《郑》。名无可名,谁为曾史!至正者无正,无正则无不正已。

彼正正者, 正正,无所不正,一曰:当作至正。 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 跂、歧通。按当云跂者不为枝,或字讹,或有意变文。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斫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不以去之为忧。 意 噫同。 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义何其多忧也!

〔解曰〕 役于仁义之名者,矫不正而欲使之正。其矫之也,仁有穷,义有诎,将必惴惴然忧不仁不义之不易去。夫立一表以为正者,东望之成西,南望之成北,正果安在哉?去东西南北之名,则随在皆正;去仁不仁义不义之名,则同归于至正。无所不可正,而抑又何忧!忧困其情,则情不可返通于性命。惟忘忧以顺情,乃可以养生而冥合于道。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龁之则啼。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 评曰:近名近刑,皆非所以养生。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旧注:蒿目言薰散也。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贵。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

〔解曰〕 忧皆生于所欲去:小人欲去仁义,而情终碍于其性;君子欲去不仁不义,而性终拂于其情。一人之身,性情交构,而况于天下?嚣嚣者宜其不息也!故近名之善,近刑之恶,终身大惑而不解。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 呴音吁,义通。屈折肢体以为礼乐,吁俞言词以为仁义。 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 离、丽通。 约束不以 索。 ,黑索也。 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然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诱然,相从也。同然,相比也。 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 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也字,一本作矣。

〔解曰〕 名依法以立,名立而抑即名以为法。名法相生,擢德塞性,窜句游心,嚣嚣而不止,皆以求合于法,而不知戕贼山木以为器用,强合异体以为弓轮,非其常然也。一曲之仁,不足以周万物;一端之义,不足以通古今。可名者固非常名。名且不常,而况于法,法固不常,而况于道乎?遇方而方,遇圆而圆,合者自合,离者自离。因其常然,则仁可也,义可也,非仁非义可也,性命之情也。不然,暍于夏者,冬而饮水;冻于冬者,夏而拥絮。古之所谓荣名,今之所谓覆辙,规规然据以为常,自惑而惑天下矣!名惑之,法惑之也。

夫小惑易方, 不知南北。 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 招音翘,举也。挠,乱也。 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

〔解曰〕 有虞氏之仁义,非今之仁义也。使取有虞氏之命官诛凶,强在廷在野之臣民而效之,未有不乱者。惟舜以仁义名,而奉其名以为法,有一不肖,则窃窃然忧之,究不知仁义之为何物。习之习之而成乎性,则戕性、逆情、夭命,皆其惑之所必至。故招挠之过,归之有虞氏而不可辞。

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臧与谷 臧,善也。谷,利也。 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 挟策,执卷也。 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塞、簺通,音赛。古簺用五木。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利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也。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解曰〕 以生从他人之死曰殉。名者人之所名也,犹夫利者非必果利于己。宫室、妻妾、交游之 厚,皆物受之而已,徒为之殉也。当其殉也,忘天地之广大,忘万物之变迁,忘饥疲之苦形,忘忧患之困心,忘刀锯之加身,瞀乱奔驰,莫能自止。君子之情亦何异于小人哉!逐于外而弃其中心之常然,近名近刑,孰与辨其得失哉!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 俞儿,古之知味者,见《尸子》。《淮南子》作申儿。 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属其性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吾所谓臧,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 属音烛。

〔解曰〕 性之于人:至尊也,无所属者也;至亲也,不外属者也。闻自闻,见自见,性自性,不属于相缘相取之声色,况属之他人,岂人谓之仁而仁,人谓之义而义乎?故既曰仁义之谓,又曰所谓仁义之谓。始而见有仁而属性于仁,见有义而属性于义,非其性,犹其仁义;至于谓之仁谓之义,则并不知有仁,知有义,而但知有谓而已。人之所谓,名之所自起,法之所自立,性之所自塞也;皆在彼者也,非自也,故曰殉也。

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解曰〕 以善不近名、恶不近刑结之。无骈无枝,又奚有决去之伤哉!

《庄子解》卷八终

解说《庄子》一书的著作。中华书局1964年本,1册,33卷。王夫之著,王敔《增注》,王孝鱼整理。此书说解《庄子》,注重其思想内容及方法。每篇之首,冠以篇解,综括全篇大意。每段之后,加以解说,以描述庄子的思维过程。王氏认为《寓言》和《天下》乃全书序例,非庄子本人不能写出,内篇亦出庄子之手。对杂篇《庚桑楚》尤为重视,以为庄子基本思想已囊括其中。《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定为赝作,屏不解说。至于各篇中单词句义,也往往有新的解释。此书评《庄子》,志在除去前人以儒佛两家所作的附会,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同时还隐为指出其局限。王敌对本书的《增注》,引用古今各家之说颇多,对明代名著,亦偶有采录。此书整理时用金陵刻本作底本,参校湘西草堂本。书前有点校说明,以及清王天泰、董思凝的两篇序言。

猜你喜欢

  • 第五十六 王夫之 顧炎武

    夫之衡陽人,字而農,號薑齋,明崇禎舉人,瞿式耜薦于桂王,授行人,尋歸居衡陽之石船山,學者稱爲船山先生,所著《船山全集》三百餘卷。有《詩譯》一卷、《夕堂永日緒論内篇》一卷、《外篇》一卷,其尚論詩文者見於..

  • 第五章 庄子

    庄周,战国时代的宋国人。他的生卒年岁大概和孟子略相当而稍晚一些。他似乎也是一个从旧贵族阶级没落下来的人物,曾在他的家乡蒙那个地方当过一段管漆树的小官吏。他的生活很贫困,曾经靠打草鞋过活,有时候连饭也吃..

    35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2025-08-26
  • 周易内传发例

    一伏羲氏始画卦,而天人之理尽在其中矣。上古简朴,未遑明著其所以然者,以诏天下后世,幸筮氏犹传其所画之象,而未之乱。文王起于数千年之后,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之心得,即卦象而体之,乃系之《彖辞》,以发明卦..

    41 周易内传 2025-08-11
  • 周易内传卷六下·说卦传

    《系传》发明文王、周公《彖》《爻》之辞,微言大义之所自著,而《说卦》专言伏羲画卦之理,故别为传,繇此而后世有伏羲、文王次序方位不同之说。乃文王之《彖》,原本于伏羲之卦,特系之辞以明吉凶得失之故耳,非有..

    39 周易内传 2025-08-11
  • 周易内传卷六上·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重,直龙反。成列,谓三画具而已成乎卦体,《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交错以并列也。象者,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法象;八卦具..

    19 周易内传 2025-08-11
  • 周易内传卷五下·系辞上传起

    第八章讫第十二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谓《大象》。物之生,器之成,气化之消长,世运之治乱,人事之顺逆,学术、事功之得失,皆一阴一阳之错综所就,而宜不宜者因乎时位,..

    18 周易内传 2025-08-11
  • 周易内传卷五上·系辞上传起

    第一章讫第七章伏羲氏之始画卦也,即阴阳升降、多寡隐见,而得失是非形焉。其占简,其理备矣。后圣因之,若《连山》,若《归藏》,皆引伸画象之理而为之辞,使人晓然于吉凶之异,以遵道而迪吉。至于文王,益求诸天人..

    19 周易内传 2025-08-11
  • 周易内传卷四下·下经起巽讫未济

    巽巽上巽下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巽》阴潜起于阳下,与《姤》《遁》同。《兑》阳盛于中而阴外,与《大壮》《夬》同。而《姤》为阴干阳,《遁》为阳避阴,《巽》则以入为德,《大壮》戒阳之壮,《夬》奖..

    20 周易内传 2025-08-11
  • 周易内传卷四上·下经起革讫旅

    革离下兑上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巳读如辰巳之巳。革者,治皮之事,渍诸泽而加之火上,内去其膜,外治其毛,使坚韧而成用。此卦内《离》外《兑》,既有其义,《离》之中虚,有炉灶之象;四、五二阳,皮之..

    19 周易内传 2025-08-11
  • 周易内传卷三下·下经起损讫井

    损兑下艮上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损》《益》亦以《泰》《否》之变而立名义者也。《泰》三之阳进而往上,上之阴退而来三,为《损》。《否》四之阳退而来初,初之阴进而往四,为..

    15 周易内传 2025-08-11
  • 周易内传卷三上·下经起咸讫解

    咸艮下兑上咸。亨利贞。取女吉。 取,七句反,下同。《咸》《恒》二卦,皆自《否》《泰》之变而言,是阴阳之动几也。夫欲效阴阳之动以消《否》而保《泰》,则必相入以为主而效其匡济,则《未济》之以拨乱,《既济》..

    35 周易内传 2025-08-11
  • 周易内传卷二下·上经起噬嗑讫离

    噬嗑震下离上噬嗑。亨,利用狱。《噬嗑》之义,《彖传》备矣。为卦,一阳入于三阴之中,而失其位,不与阴相合也;三阴欲连类,而为一阳所间,不能合也。《颐》之为道,虚以受养,而失位之阳,以实碍之,不能合也。..

    35 周易内传 2025-08-11
  • 周易内传卷二上·上经起同人讫观

    同人离下乾上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同人者,同于人而人乐与之同也。刚者,柔之所依,一阴固愿同于众阳;柔者,刚之所安,众阳亦欲同于一阴。凡卦之体,以少者为主。二者,《同人》之主也。柔而得意,..

    41 周易内传 2025-08-10
  • 周易内传卷一下·上经起屯讫否

    屯震下坎上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屯者,草茅穿土初出之名,阳气动物,发生而未遂之象也。此卦初九一阳,生于三阴之下,为震动之主。三阴亦《坤》体也,九五出于其上,有出地之势,上六一阴复冒其上,..

    44 周易内传 2025-08-10
  • 周易内传卷一上·上经乾坤

    伏羲氏始画卦,未有《易》名。夏曰《连山》,商曰《归藏》,犹筮人之书也。文王乃本伏羲之画,体三才之道,推性命之原,极物理人事之变,以明得吉失凶之故,而《易》作焉。《易》之道虽本于伏羲,而实文王之德与圣学..

    39 周易内传 2025-08-10
  • 周易大象解

    卷一六十四卦大象乾乾上乾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用也,体此卦之德以为用也。道一而用之殊,所谓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也,《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同归一致也。六十四象,因象以成德,因时位而成象,..

    44 周易大象解 2025-08-10
  • 周易考异

    亢龙有悔《说文》亢作忼,音口朗反,又苦浪反,即忼慨之忼。忼者,直前不让之意。故曰:知进而不知退。今文作亢,于《象》义未尽。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郭京《举正》云:坚冰二字衍文。胡氏《春秋传》引此,亦无坚冰二字..

    41 周易稗疏[标点本] 2025-08-10
  • 周易稗疏卷四·说卦

    生蓍生,始制用之也。蓍,蒿属,一名因陈。因,俗作茵,非。 凡蒿茎皆冬枯死,至春别发新苗。唯此蒿宿梗不死,至春因其旧茎而发枝叶,故名曰因陈。蓍从艸从耆。耆,高年之谓,亦因陈之意,宿茎不凋,则其枝条长而坚..

    37 周易稗疏[标点本] 2025-08-10
  • 周易稗疏卷二·下经

    咸其腓腓在胫上股下,或行或止,一听于股而不自动,此近验之身而灼知之者。旧说云:腓欲行则先动。欲行者心也,先动者股也,腓岂欲行,又岂先动者乎!六二本静爻,又为《艮》体,无先动之象,故曰:凶居吉。能静而不..

    46 周易稗疏[标点本] 2025-08-10
  • 周易稗疏卷一·上经

    乾《说卦》云《乾》,健也者,以在人之德加诸卦之辞,谓在卦为《乾》者,于人之德性为健也。凡字之有释,自鸟兽草木之有异名,人之有姓名爵号,可以彼释此而更无异义。若其他言事言理,则一字有一字之实义,可以意相..

    22 周易稗疏[标点本] 2025-08-1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