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 嵇文甫

第一章 春秋战国

2025-08-26 17:37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一个百家争鸣的伟大历史变革时代

一提到春秋战国,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最光辉灿烂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那么多的思想派别和那么多的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那么尖锐而复杂的思想斗争的场面。这是秦汉以后两千年来,任何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学术思想特别活跃,特别繁荣呢?难道说那是偶然的,真象某些人所说的运会使然?难道说那只是几个大人物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来的局面?这种神秘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自然是极端荒谬的,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都是那一个时代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都有它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物质基础。要想了解春秋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呈现出那样五光十色的思想流派,就必须从当时整个的伟大历史变革中求其根源。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转变的时代,这是大家向来所公认的。过去的历史学家常常好讲三代以前怎么样,三代以后怎么样,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明显地划出一条分界线。他们所谓三代以后,事实上是指周室东迁以后,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的。不管他们对于这一个历史大变革是怎样认识,怎样估价,也不管直到现在大家对于这个历史大变革的性质究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呢?还是从封建社会前期向封建社会后期的转变呢?有着怎样不同的看法,但是总没有人否认这是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现在姑且撇开理论上的纠缠,只就这个历史大变革时代的显著标志谈一谈吧。

(一)农村公社的瓦解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也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是经过一个农村公社广泛存在的历史阶段的。大概当殷周时代,虽然已经出现了奴隶制度,已经进入到奴隶制社会,但是并没有因此就摧毁了从原始社会蜕变下来的农村公社,而是和农村公社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奴隶制社会。这种农村公社的具体形态,表现为所谓井田制度。什么是井田制度呢?照郭沫若先生的说法,乃是按一定亩积而规整划分的一种土地制度。也就是说,按一定亩数,划成一方块一方块的,分配给农民去耕种,好象井的形状,这就叫作井田。当时土地还没有成为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属于国家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就代表着国家,实际上也就是代表着全体贵族,因为那时候的国家是贵族的国家,是贵族对于一切公社成员和奴隶实现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这样,我们可以说,当时的土地制度实际上是为全体贵族所公有的土地国有制,而不是土地私有制。在这种制度下,土地不能自由买卖,而是由国家分配的。国家按定例一份一份地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去耕种,同时又连土地带农民一份一份地按等级分配给贵族,以供养他们。这就是说以国有的名义,而仍保存着农村公社的形式。在这个土地制度上面,供养着天子、诸侯、大夫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贵族所组成的一个庞大贵族层,他们共同来剥削广大农民的劳动果实。农民一方面是公社成员,同时也是国家和贵族的奴隶,这种特殊的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标志着殷、周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特征。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于是乎贵族们利用农民的剩余劳动力,在公田以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自己的私田,逐渐造成私肥于公的现象;同时,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逐渐把三年重新分配一回的井田制下的旧办法,改变为在一块土地上划分成两片或三片轮流耕种的辕田制的新办法,使农民所耕种的土地长期固定下来,不再频繁地重新分配,这就向土地私有制靠近了一步。到了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任民所耕,不限多少,把土地制度来了个彻底改革,从此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而从春秋中叶以来农村公社逐渐瓦解的历史过程到这时候也就完成了。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大变化,因为它动摇了殷、周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随着农村公社的逐渐瓦解,不仅在经济上引起很大的变化,而且在政治上、军事上,乃至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上都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的确是一个历史变革的显著标志。

(二)工商业的兴起

如上所述,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殷、周社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社会。每一个公社自成一个小天地,和外界的经济联系是很稀疏的。当时,农民的衣食所需,自然都是亲手自造,简陋的农具也不一定需要去找匠师;就连贵族们生活上所需要的东西,也自有他们统治下的农民来供给,不仅供给农产品,而且还要为公子裘,为公子裳,服各种工役,献各种用品,什么都包办下来了。自然,有些高级用具和奢侈品需要专门技巧或者从远方罗致,不是公社中一般农民所能供给的,所以特别从公社中选拔出一部分人,让他们专门从事工艺和商业的活动。但是这只是隶属于官府,专为贵族服务的一种官工、官商,还不是一种私人独立的社会行业,正和农民隶属于贵族而不能独立于社会以外是一样的。但是从春秋以后,工商业就逐渐发达起来。到了战国,更显然形成了一个工商业空前繁荣的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工商业的发达,表现在都市的兴起,表现在商人的活动,表现在货币的流通,表现在手工业的多样分工。正如孟子所说,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一个人所需用的东西,已不能全由本身自造,而必须由各种手工业者来供给,所以不能不通功易事,拿出各自的生产品互相交易。荀子还说:北海则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斫削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可见当时全中国各区域间交易频繁,已经形成一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经济网,绝不象从前那样各公社隔绝孤立,老死不相往来,纯是自然经济的世界了。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繁盛的都市。如齐国的临淄,居民就有七万户,苏秦曾形容道: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种繁荣景象,当然是春秋以前所看不到的。

(三)阶级关系的变化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整个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也都起了变化。很明显的如:

(1)贵族的没落 当殷周时代,一切政治经济等都为世袭的氏族贵族所垄断。到农村公社逐渐瓦解,土地变成可以买卖的东西以后,他们的经济基础已经很不稳固了。并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从各方面汇集来的新异物品,不断刺激一般贵人们的欲望,使他们的生活日趋豪奢腐化,渐渐陷入贫困的深渊。于是乎他们一方面加紧剥削农民,一方面向商人高利贷者去乞讨,再一方面竭力从事掠夺土地的战争。在不断的内外战乱中,在骄奢淫逸的大量消耗中,贵族的命运只有一天一天地衰败下去。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一。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我们只要翻一翻《左传》,就可以看到穷途末路的贵族的没落景象活现眼前。

(2)地主的兴起 地主是随着土地私有制而出现的一个新兴阶级。他们或者是原来的贵族,利用农民的剩余劳动力,增值许多私有田产;或者是由于经商投机而致富,在自由买卖的条件下兼并了许多土地。这些都是在农村公社逐渐瓦解中所发生的新现象。他们能够尽地力,把正在发展的农业生产力从农村公社井田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于自由兼并的结果,遂造成从前所没有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从此封建地主代替旧的氏族贵族而成为新兴的统治阶级。

(3)市民的活跃 在一个自然经济的社会中,根本就无所谓都市,自然也无所谓市民。自从工商业有了发展,许多工商业者聚集在一处,于是乎都市慢慢形成了,跟着也出现了市民阶级。当时市民中最活跃的是商人。从《左传》《国策》《史记货殖列传》中,可以找出很多春秋战国时代商人活动的例证。其他还有很多从事手工业以至屠狗卖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在市民中形成一个特殊阶层。

(4)小农的破产 当春秋以前,公社农民臣属于贵族,照例领得一份土地去耕种。农村公社逐渐瓦解后,这些小农算是解放了。可是在土地自由兼并的新情况下,他们时时刻刻受着失掉土地的威胁。他们有的转化为佃农、雇农,甚至沦落为奴隶,也有一部分流浪到城市,成为城市的贫民。他们在一种新的潮流中被解放了,同时却又被这一新的潮流所吞没。秦汉以后中国农民的历史悲剧,从此揭开了序幕。

(四)反映在思想界的阶级斗争

当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各阶级盛衰消长,起了很大变化,彼此利害迥然不同,尖锐地对立着,都要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斗争。这反映在思想界,就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从表面上只看见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争辩得那样热闹,却不知那里面正包含着各阶级的现实利害关系,包含着极其尖锐的阶级斗争。

春秋战国时代究竟有多少学派呢?这很难说。司马谈讲六家(儒、墨、名、法、阴阳、道德),《汉书艺文志》讲九流 (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另有小说家不列在九流之数),荀子、庄子,说法又各有不同。我以为司马谈所讲的六家,的确都是当时的重要学派,可是除了这六家以外,自成一家之言的还很多。我们现在不必纠缠在这些学派的分合上,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学派所代表所反映的阶级关系。

大体说来,儒家是古代贵族文化的保持者。他们讲礼乐,讲名分,讲宗法,讲井田,讲孝弟仁义,把传统的贵族文化加以总结,加以整理修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并赋予了一些新内容、新意义,想用以教化人民挽救当时社会的危机。这种代表贵族的学说几经变化与发展,一直成为后来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墨家舍己为人,长于技巧,直接和儒家相对立。他们所代表的是下层社会,而特别和手工业者接近。道家代表已经没落了而过着隐遁生活的贵族。他们饱经世变,阅历过许多成败兴亡,看破了人世的繁华,又因为沦落在社会下层,接近农民,所以对当时的统治者抱有反感,而时时流露出不平的叹声。法家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讲变法,务耕战,积极进取,什么古先圣王,孝弟仁义之类都不放在眼中,气象极为泼辣。名家辨名析理,富于抽象概念。他们用诡辩方法打破一切传统的是非然否的标准。他们显然是从市民的环境中产生出来,而带有商人的色彩。阴阳家可以说是儒家的别派,他们另有一种适应新贵族要求的学说。还有农家的许行,他的学说的确是代表朴素的农民思想。总而言之,诸子百家从各方面代表着各自的阶级利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正反映出当时社会在历史大变革中尖锐的阶级斗争。下面我们就举出各学派的几个主要代表人物,把他们的学说作一稍为具体的叙述和分析。

嵇文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出版。 春秋战国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形成了蔚然大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学术思想特别活跃、特别繁荣呢?难道那是偶然的?难道只是几个大人物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来的局面?这种神秘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自然是极荒谬的,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作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很具体地把中国思想史上的真实情况叙述出来。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个时代思想学术的历史情况: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和主要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内容是怎样的?什么是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它们各自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它们后来又是怎样跟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化和升沉的?本书共介绍了十二位大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惠施、公孙龙、宋牼、许行、驺衍和韩非。 读了这本小册子,你一定会觉得春秋战国的确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最灿烂的时代,当时思想界五光十色,各放异彩。作者这本书是为青年朋友而写的。对青年朋友而言,读此书有三点作用:第一,可以使青年认识和热爱祖国丰富的遗产。第二,可以使青年受到一种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第三,可以揭破反动学者的神秘说教,给青年们一种思想斗争的武器。 本书写得相当浅明,通俗易懂,不旁证博引,作烦锁的考证,不支离蔓衍,在枝叶上纠缠。适合广大青年朋友阅读。

猜你喜欢

  • 附 民族哲学杂话

    本文所要讲的是民族哲学,只要某种学说在吾民族中很流行,为大家所熟闻乐道,我们就不妨谈谈。想怎么谈,就怎么谈,不拘什么形式。零金碎玉,俱见精光。嵇文甫像,摄于1958年楔子在没有触到所要讲的各项问题本身以前..

  • 第十一章 秦汉大一统与先秦诸子的结局

    看以上各章,可以知道春秋战国的确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最灿烂的时代。当时思想界五光十色,各放异彩。但是一到秦汉时代,忽然暗淡下去了。于是乎有人说,古代学术的灭绝,全坏在秦始皇的一把..

  • 第十章 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韩国的一个公子,曾师事荀卿,和李斯为同学。秦始皇看见他的著作,大为赞赏。后来他出使于秦,却被害了。他是法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综合了他以前法家的各种学说,并且从荀卿和老子的..

  • 第九章 宋、许行、邹衍等

    当战国中叶,约略和孟子庄子同时,或稍前稍后的学者自成一派的很多。除上面所讲各家外,再举几个重要代表人物谈一谈:(一)宋宋亦称宋,或宋荣,《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书中都曾提到他,可见他也是当时..

  • 第八章 惠施、公孙龙

    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0年)曾经做过魏国的宰相,和庄子辩论过。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曾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和孔穿辩论过。这两位学者是名家的代表人物。现存有《公孙龙子》一书。《庄子天下》篇也有关于他们..

  • 第七章 荀子

    荀卿名况,赵人。生卒年岁未能确定。他一生的重要事迹大概都在公元前298前238年之间。他曾经到过当时讲学最繁盛的地方齐国的稷下。当齐襄王的时候,稷下学者如田骈、慎到等都已经死去,荀卿在那里成为岿然突出的大师..

  • 第六章 孟子

    孟轲(公元前372前289年),邹人,孔子的三传弟子(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他原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不过在他以前好几代早已衰落下去了。他曾经游历齐、梁、宋、滕诸国,还给齐宣王当了一段客卿。但终于不得志。现..

  • 第五章 庄子

    庄周,战国时代的宋国人。他的生卒年岁大概和孟子略相当而稍晚一些。他似乎也是一个从旧贵族阶级没落下来的人物,曾在他的家乡蒙那个地方当过一段管漆树的小官吏。他的生活很贫困,曾经靠打草鞋过活,有时候连饭也吃..

  • 第四章 老子

    老子这个人,和《老子》这部书,应该分别来看。有人说,老子就是老聃,相传他在周王朝那里管过图书,孔子还向他问过礼,后来去周西行,过函谷关,给关尹著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就不知去向了。但是就现存《老子》这..

  • 第三章 墨子

    墨翟,鲁国人,也有说他是宋国人的。他的生卒年岁,各家说法都不很准确,大概在春秋末,战国初,公元前490前403年之间,略与孔子再传弟子们同时。他的世系出身也不详。《史记》上说他做过宋国的大夫,也难确定,从他..

  • 第二章 孔子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他本是殷朝的后代,世为宋国的公族。自从他的远祖大司马孔父死于殇公之乱,家人流亡到鲁国,才为鲁人,姓孔氏。他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鄹邑大夫,但早死,所以孔子幼年是孤..

  • 向青年读者说几句话

    这本小书是特意为贡献给青年朋友们而写出的。首先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青年们要读中国古代思想史?作为一个现代的青年了解这些古老思想,究竟有什么必要,有什么好处呢?我想从三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第一,..

  • 时代与思想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意识的进步,“删除时代”的来临已是必然:人们不断地删除修改自己的所作所为,调整前进方向。有人言辞激烈地抨击这一现象,实则大可不必。“删除”本身并无什么错,关键在于如何去做。如今太多太多..

    12 高中作文 2025-08-23
  • 附3 《内经》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关于《内经》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在课后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里只能讲一些重点内容。《内经》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巨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 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

    就人而言,各人的性情、兴趣、才能、需要不同,则各人读书的方法,即有不同。就读书而言,则不同学科的书籍,应有不同的读法。如读自然科学书籍的方法与读社会科学书籍的方法,必有不同处。又如读文学书的方法,与读..

    87 文化与人生 2025-05-31
  • 四、宋儒的思想方法

    汉学家应用科学方法以考证故籍,其收获为考据学。而宋儒的贡献,则在于哲学或性理学,虽则朱子一派对于考据方面亦有贡献,但只是附庸性质。汉学家的考证方法,在于假设与求证,可以认作一种科学方法。自从胡适先生发..

    52 近代唯心论简释 2025-05-31
  • 第六章 思想

    一、心A.心字底各种用法1.心字在哲学上的重要 。心字在哲学上的重要似乎不必多说。一大部分哲学上的笔墨官司,是为心字或物字而打的。这个字在哲学上重要,在知识论上似乎更是重要。普通所谓唯心论或唯物论,常常是..

    80 知识论 2025-05-30
  • 孔子思想与世界文化新生

    一孔子思想,在世界人类各项大思想中有其一份独特之地位与性格;此一层,我们当首先认取。世界人类各项大思想,其表现方式,不出两大型:一为宗教,一为哲学。孔子思想,乃针对世界全人类,无古无今,无地域之隔阂,..

    54 孔子与论语 2025-05-29
  • 孔子思想与现实世界问题

    前几天,有一位美国朋友来学校,他问起:孔子思想如何引用到世界现实问题上来?我想这问题,是极有意义的。或许有人会想:孔子远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他的思想,对现代世界,可能是无所用之了。但我们也得想:这世界,..

    41 孔子与论语 2025-05-29
  • 孔子思想与此下中国学术思想之演变

    一在孔子前,远自羲 农、黄帝、尧 舜、夏、商、周三代,中国早已绵历了两千五百年上下的历史传统。孔子把此一段长时期的历史传统,融会折衷,开创出他一番思想和理论,后人称之为集大成。孔子以后,孔子思想有如中道..

    42 孔子与论语 2025-05-2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