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俗通义译注 / 应劭

风俗通义序

2025-05-25 18:47 风俗通义译注

昔仲尼没而微言阙①,七十子丧而大义乖②。重遭战国,约从连横③,好恶殊心④,真伪纷争。故《春秋》分为五⑤,《诗》分为四⑥,《易》有数家之传⑦。并以诸子百家之言,纷然殽乱⑧,莫知所从。

【注释】

①没:通殁。死亡。微言:精微要妙之言。阙:衰微。

②七十子:指孔子学生中的七十二位贤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举其成数,故言七十子。大义:正道。这里是指有关诗书礼乐等经典的要义。乖:违背,背离。

③约从连横: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或合纵。张仪游说六国中的数国或一国与秦国结盟进攻其他国家。因秦在西方,向东联合,故称连横或连衡。从,同纵。

④殊:不同。

⑤《春秋》分为五:《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相传为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修订而成。记述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历史。孔子去世后,对《春秋》的解释分为左氏、公羊、穀梁、邹氏、夹氏五家。

⑥《诗》分为四:《诗》即《诗经》,儒家经典。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三百零五篇。相传为孔子编定。对《诗经》的解释后来分为齐、鲁、韩、毛四家。

⑦《易》有数家之传:《易》指《周易》。儒家经典。主要通过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历来关于传解《易经》门派的众说纷纭,数家只是笼统言之。

⑧殽乱:混杂,混淆。

【译文】

从前孔子离世,于是精微要妙之言隐没不彰,七十二位弟子死去,于是大义乖离。又遭逢战国,合纵连横,好恶因人而异,真伪纷争难辨。因此对《春秋》的解释分为五家,对《诗经》的解释分为四家,《周易》的解释也有好几家。加之诸子百家的学说,纷然杂乱,人们不知所从。

汉兴,儒者竞复比谊会意①,为之章句②,家有五六,皆析文便辞,弥以驰远③;缀文之士④,杂袭龙鳞⑤,训注说难⑥,转相陵高,积如丘山,可谓繁富者矣。而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⑦,莫能原察。今王室大坏,九州幅裂⑧,乱靡有定⑨,生民无几⑩。私惧后进,益以迷昧,聊以不才,举尔所知,方以类聚⑪,凡一十卷⑫,谓之《风俗通义》,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⑬。

【注释】

①比谊:效法。谊,同义。会意:会心,领悟。

②章句:分章析句地解说经义。汉代解释儒家经典通常使用章句或训诂这两种方法。

③家有五六几句:语本《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析文,拆分文句,即碎义逃难破坏形体。便(pin)辞,犹言花言巧语。便,善辩。弥以驰远,这里指儒生割裂字句曲解文义,距离原义愈来愈远。

④缀文:即写文章。

⑤杂袭龙鳞:这里比喻写文章的人多如龙鳞。杂袭,众多而重叠的样子。

⑥说:解释,说明。难:诘责,质问。

⑦贯:通惯。习惯。

⑧幅裂:谓分崩离析如布幅的撕裂。

⑨乱靡有定:祸乱不止。靡,没有,无。定,止。

⑩生民:人民。

⑪方以类聚:同类的事物相聚在一起。方,品类,类别。

⑫一十卷:当作三十一卷。应劭《风俗通义》原为三十一卷,后来散佚为一十卷。此一十卷应为后人刻本所改。

⑬该:贯通。

【译文】

汉朝建立以来,儒生竞相附会文义,分章析句地解说经典,每家又分为五六派,都割裂字句而曲解文义,距离原义愈来愈远。写文章的人,如龙鳞般众多,训诂注释,阐述驳诘,著述渐渐增多,堆积如同丘山,可以说已经繁富了。而至于民间俗语,群众共同流传的,错误积累成为习惯,没有人能察知本原。现今王室衰落败坏,九州分崩离析,祸乱不止,活下来的人所剩无几。我担心后来者更加迷惑,姑且以我不才之资,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分门别类,整理论述,总共十一卷,称之为《风俗通义》,是说疏通流俗中的谬误,用义理贯通事情。

风者,天气有寒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①,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圣人作而均齐之②,咸归于正;圣人废,则还其本俗。《尚书》③:天子巡守④,至于岱宗⑤,觐诸侯,见百年⑥,命大师陈诗⑦,以观民风俗。《孝经》曰⑧: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⑨。传曰⑩: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⑪。由此言之,为政之要,辩风正俗⑫,最其上也。

【注释】

①含血之类:含血的生灵。这里指人类。

②作:兴起。

③《尚书》:据引文,当指《尚书大传》。

④巡守: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

⑤岱宗:东岳泰山的别称。

⑥百年:指老年人。

⑦大师:太师。商、西周时称乐官之长为太师。大,同太。

⑧《孝经》:儒家经典。相传为孔门弟子曾参门人所撰。论述封建孝道,宣传宗法思想。

⑨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语见《孝经广要道章》。

⑩传:儒家学者解经之作称为传。

⑪百里不同风几句:语见《汉书王吉传》。

⑫辩:通变。

【译文】

风,是指天气有寒冷与温暖,地形有险阻与平坦,水泉有美丑好坏,草木有刚强柔弱。俗,是指芸芸众生,仿效万物而生长,因而言语歌声有差异,舞蹈动作有区别,有的正直,有的邪恶,有的善良,有的淫邪。圣人兴起整齐风俗,使之都归于正道;圣人黜退,则又恢复到原来的风俗。《尚书大传》说:天子巡察诸侯,到达泰山,接受了东方诸侯君长的朝见,接见年老长者,令太师献上搜集来的诗歌,来观察民情风俗。《孝经》说: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经传上讲: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户家规各异,人们衣着不同。从这一点来说,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改变纠正风俗,这是最重要的。

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轩之使①,求异代方言②,还奏籍之③,藏于秘室④。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⑤,林闾翁孺才有梗概之法⑥,扬雄好之⑦,天下孝廉卫卒交会⑧,周章质问⑨,以次注续⑩,二十七年,尔乃治正⑪,凡九千字,其所发明⑫,犹未若《尔雅》之闳丽也⑬,张竦以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⑭。予实顽暗⑮,无能述演⑯,岂敢比隆于斯人哉!顾惟述作之功⑰,故聊光启之耳⑱。

【注释】

①(yu)轩之使:古时天子派出考察民情风俗的使者。轩,轻便的车。

②求:采集,收集。异:异语。代:代语、别名,各方言之间的同义词。

③籍:登记。

④秘室:又称秘府,古时收藏书籍簿册的地方。

⑤严君平:严遵,字君平,蜀郡(今四川成都)人。成帝时,卖卜于成都市,日得百钱即闭门讲授《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做官,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扬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经指归》(《隋书经籍志》作《老子指归》)十一卷,现存七卷。

⑥林闾翁孺:扬雄的老师,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博学洽闻,名重一时。林闾为复姓。翁孺,一作公孺。梗概:粗略。

⑦扬雄:字子云,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学者。少好学,长于辞赋,有《长扬》《甘泉》《羽猎》《河东》诸赋。博通群书,多识古文奇字。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又采集当时各地方言为《方言》,续《苍颉篇》为《训纂篇》。

⑧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由各郡国荐举。卫卒:卫士。此当指文学侍从之类。

⑨周章:周遍。质问:核实询问。

⑩次:编次。

⑪尔乃:然后。

⑫发明:阐述,阐发。

⑬《尔雅》: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为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后成为儒家十三经之一。闳丽:宏伟壮丽。闳,大。

⑭张竦:字伯松,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幼时曾从杜邺受文字之学,博学通达,闻名于世。初为京兆史,后为丹阳太守。王莽时官至郡守。王莽败亡,为乱兵所杀。刊:削除。

⑮顽暗:愚拙而不明事理。这里是作者的自谦之词。

⑯述演:阐述推演。

⑰顾惟:只是想。述:阐述。作:创作。

⑱光启:犹言扩大。

【译文】

周、秦两代常在每年的八月派遣考察民情风俗的轻车使者,到各地采集方言,返回后奏呈登录,收藏在秘府。到秦王朝灭亡时,丢弃散佚,没有人看到这些典籍。蜀郡人严君平存有一千余字,林闾翁孺只存有粗略的法度。扬雄喜好这些,和天下孝廉、文学侍从聚在一起,周遍核实询问,来逐条注解阐述,经过二十七年,这才整理订正,共九千字。他在这一著作中所阐发的,仍然不及《尔雅》宏富,但张竦还是认为这是一部与日月同辉永不磨灭的著作。我实在愚昧无知,不能阐述推演,怎敢和这样的人同享盛誉!只是考虑到阐述创作的事业,所以姑且扩充说明这些罢了。

昔客为齐王画者,王问:画孰最难,孰最易?曰:犬马最难,鬼魅最易。犬马旦暮在人之前,不类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见,不见故易①。今俗语虽云浮浅,然贤愚所共咨论②,有似犬马,其为难矣,并综事宜于今者。孔子称:幸苟有过,人必知之③。俾诸明哲,幸详览焉。

【注释】

①昔客为齐王画者几句: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咨论:议论,商讨。

③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语见《论语述而》。

【译文】

从前有个人为齐王画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什么最容易?回答说:画犬马最难,画鬼魅最容易。犬马日夜都在人们面前,画得不像不行,要画得很像当然难;鬼魅没有形状,没有形状的东西人们看不见,看不见的东西自然容易画。当今流俗之言虽然浮浅,但无论贤愚都一起商讨,类似犬马,这就难以准确地描述了,更何况要综述宜于当今的事理。孔子曰:假若有错误,人们一定会知道的。希望明智睿哲的人仔细审察。

有关汉代以前典礼流俗的著作。汉代应劭著。常省称为《风俗通》。原书二十三卷,北宋时亡佚二十二卷,今仅存十卷,附录一卷。卢文弨《群书拾补》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悉十卷外之所遗。现存十卷篇目为“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怪神”、“山泽”。书中保存有丰富的神话传说材料,如“女娲造人”、“李冰斗蛟”两条是首见记录者;此外如有关“三皇”、“五帝”、封禅泰山梁父以及对灶神、稷神和民间杂祀祭祀的记述也可看出古代神话与传说在汉代的流传变异情况。应劭写作此书目的在于“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但对民间口传,他能指出:“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对于为政的重要性:“为正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还是很有见解的。

猜你喜欢

  • 续集卷十

    支植下【题解】本篇共三十四条。记载植物三十余种。X10.1青杨木 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译文】青杨木 出自三峡地区。用这种木头做床,睡觉没有跳蚤。X10.2夏州槐[1] 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2],盐州或要叶,行牒..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九

    支植上【题解】本篇五十条。记载植物五十余种。X9.1卫公平泉庄[1],有黄辛夷、紫丁香[2]。【注释】[1]平泉庄: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李德裕有《平泉山居诫子孙记》。[2]辛夷:香木名。树高二三丈,叶似柿叶而狭长,花..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八

    支动【题解】本篇支动和下两篇支植上、支植下,是前集广动植的补遗。此三篇中,引李卫公(李德裕)语或是与李卫公相关者,共有近二十条,这些应是段成式于大和初年在李德裕浙西幕府时所闻。本篇共计六十三条,相比前..

    29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七

    《金刚经》鸠异【题解】《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最早有鸠摩罗什汉译本,此后相继又出现五种汉译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般若,即智慧;波罗蜜,渡彼岸;般若之体,其常清净,不变不移,..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六

    寺塔记下【题解】本篇共计三十四条。所载同于上篇。其中吟诗联句之类,悉被收入《全唐诗》。另须注意的是征事一类,本篇有六条,上篇也有五条,方内方外竞炫腹笥,比拼才智,可以窥知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人好尚。..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五

    寺塔记上【题解】寺塔记共上、下两篇,记载长安诸寺佛像、佛塔、佛经、壁画、供养物,以及游览寺庙的见闻和寺中与友人联句对语等。据X5.1条《寺塔记序》,此为武宗会昌三年(843)与友人张希复、郑符游京城寺院,于..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四

    贬误【题解】贬误一篇,共计四十三条,均为考证源流辨别舛误的文字,第一条末云:录宾语甚误者,著之于此。即为本篇宗旨。凡引《淮南子》、《论衡》、《座右方》等典籍共五十多种,条分缕析,足可考证史事。但段成式..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三

    支诺皋下【题解】本篇共二十九条。其中如第X3.1条李简、第X3.4条郑琼罗、第X3.15条蜀郡豪家子、第X3.22条秦妇张氏、第X3.28条韦氏兄弟、第X3.29条阿措,篇幅较长,亦为传奇之体,尤其是最后一条,故事十分精彩,正当..

    3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二

    支诺皋中【题解】本篇共三十二条,多为精怪异事。其中第X2.3条鼠精、第X2.4条食人怪、第X2.15条乌郎等,想象丰富,情节巧妙,刻画生动,具有较高的叙事技巧。X2.1上都浑瑊宅[1],戟门内一小槐树[2],树有穴,大如钱..

    93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一

    支诺皋上【题解】支,是支派、支属的意思。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洪氏(按,洪迈)以续志为前志附庸,故以支名之,此正段氏命名之义。似《杂俎》续集中有其类相从四支语。此当出续集自序。今本无自序,阙耳..

    3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二十

    肉攫部【题解】本篇所记者,与动植诸篇貌同而实异,为养鹰驯鹰的专论。肉攫者,字面取自《吕氏春秋本味篇》的水居者腥,肉攫者臊,草居者膻(见本书7.8条),因为鹰为食肉类猛禽,故以肉攫名篇。本篇内容,涉及取鹰..

    29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九

    广动植之四草篇【题解】本篇共六十九条,记载芝类、草类。道教认为芝具有神奇的功效,本篇前十条所记各类芝,多出自道书,如参成芝、白符芝、五德芝、菌芝、石芝等出自葛洪《抱朴子内篇》,夜光芝出自陶弘景《真诰》..

    3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八

    广动植之三木篇【题解】本篇共六十条,记载竹木藤类五十多种。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来自域外的物种。段成式生活在中外交流非常活跃的唐代,知晓大量来自西域诸国的物种,本篇自18.39条起至本篇末,就是关于此类植物的..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七

    广动植之二鳞介篇【题解】鳞介,指水族之鱼类、贝壳类。本篇三十三条,所记以鱼类为多,有井鱼、异鱼、鲤、黄鱼、鱼、鱼、鲨鱼、马头鱼、印鱼、石斑鱼、娃娃鱼、鲎鱼、飞鱼、温泉中小鱼、羊头鱼、鱼之属。其次为蟹类..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六

    广动植之一 并序【题解】本书以动植名篇者,包括前集卷十六至卷十九、续集卷八至卷十的全部内容。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古载动植之书,除序所云之《山海经》、《尔雅》,若《禽经》、《异物志》、《南方草..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五

    诺皋记下【题解】本篇共二十八条,仍是各类精怪、鬼神之事,大多为新出的唐代异事,想象丰富,亦真亦幻。第15.14条山萧之说,第15.16条野狐戴骷髅拜北斗的记载,本自晋干宝《搜神记》、晋张华《博物志》等书。15.1和..

    2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四

    诺皋记上【题解】本书以诺皋为题者共有五篇:本卷诺皋记上、前集卷十五诺皋记下、续集卷一支诺皋上、卷二支诺皋中、卷三支诺皋下。诺皋一词,向称难解,众说不一。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诺皋引葛洪《抱朴子内篇..

    24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三

    冥迹【题解】本篇共五条,记载鬼魂、冥婚、冥判及转世再生等事,故称冥迹。魏韦英值其妻再嫁之日显魂,崔罗什夜入夫人墓,犹今之所谓人鬼情未了,而顾况夭逝之子再为顾家子,也正是前生未了因。此类逸事,定属诬造,..

    24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二

    语资【题解】本篇共二十六条,记载名人逸事和历史掌故,同于六朝志人笔记一类。首条至12.9条为南北朝事,其中12、2条、12.3条、12.4条、12.5条、12.8条,记载的是南北朝时外交场合宾主酬酢的情形,且均为梁宴魏使时..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一

    广知【题解】本篇面目较为驳杂,涉及民俗、炼丹、名物、生理、禁忌、物性、物理、数学、图籍、书法、绘画、技艺等等,故名广知。段成式闻见既广,用心亦勤,博闻多识,而这其中一以贯之的,仍是其博物志怪的著书观念..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