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俗通义译注 / 应劭

风俗通义序

2025-05-25 18:47 风俗通义译注

昔仲尼没而微言阙①,七十子丧而大义乖②。重遭战国,约从连横③,好恶殊心④,真伪纷争。故《春秋》分为五⑤,《诗》分为四⑥,《易》有数家之传⑦。并以诸子百家之言,纷然殽乱⑧,莫知所从。

【注释】

①没:通殁。死亡。微言:精微要妙之言。阙:衰微。

②七十子:指孔子学生中的七十二位贤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举其成数,故言七十子。大义:正道。这里是指有关诗书礼乐等经典的要义。乖:违背,背离。

③约从连横: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或合纵。张仪游说六国中的数国或一国与秦国结盟进攻其他国家。因秦在西方,向东联合,故称连横或连衡。从,同纵。

④殊:不同。

⑤《春秋》分为五:《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相传为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修订而成。记述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历史。孔子去世后,对《春秋》的解释分为左氏、公羊、穀梁、邹氏、夹氏五家。

⑥《诗》分为四:《诗》即《诗经》,儒家经典。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三百零五篇。相传为孔子编定。对《诗经》的解释后来分为齐、鲁、韩、毛四家。

⑦《易》有数家之传:《易》指《周易》。儒家经典。主要通过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历来关于传解《易经》门派的众说纷纭,数家只是笼统言之。

⑧殽乱:混杂,混淆。

【译文】

从前孔子离世,于是精微要妙之言隐没不彰,七十二位弟子死去,于是大义乖离。又遭逢战国,合纵连横,好恶因人而异,真伪纷争难辨。因此对《春秋》的解释分为五家,对《诗经》的解释分为四家,《周易》的解释也有好几家。加之诸子百家的学说,纷然杂乱,人们不知所从。

汉兴,儒者竞复比谊会意①,为之章句②,家有五六,皆析文便辞,弥以驰远③;缀文之士④,杂袭龙鳞⑤,训注说难⑥,转相陵高,积如丘山,可谓繁富者矣。而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⑦,莫能原察。今王室大坏,九州幅裂⑧,乱靡有定⑨,生民无几⑩。私惧后进,益以迷昧,聊以不才,举尔所知,方以类聚⑪,凡一十卷⑫,谓之《风俗通义》,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⑬。

【注释】

①比谊:效法。谊,同义。会意:会心,领悟。

②章句:分章析句地解说经义。汉代解释儒家经典通常使用章句或训诂这两种方法。

③家有五六几句:语本《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析文,拆分文句,即碎义逃难破坏形体。便(pin)辞,犹言花言巧语。便,善辩。弥以驰远,这里指儒生割裂字句曲解文义,距离原义愈来愈远。

④缀文:即写文章。

⑤杂袭龙鳞:这里比喻写文章的人多如龙鳞。杂袭,众多而重叠的样子。

⑥说:解释,说明。难:诘责,质问。

⑦贯:通惯。习惯。

⑧幅裂:谓分崩离析如布幅的撕裂。

⑨乱靡有定:祸乱不止。靡,没有,无。定,止。

⑩生民:人民。

⑪方以类聚:同类的事物相聚在一起。方,品类,类别。

⑫一十卷:当作三十一卷。应劭《风俗通义》原为三十一卷,后来散佚为一十卷。此一十卷应为后人刻本所改。

⑬该:贯通。

【译文】

汉朝建立以来,儒生竞相附会文义,分章析句地解说经典,每家又分为五六派,都割裂字句而曲解文义,距离原义愈来愈远。写文章的人,如龙鳞般众多,训诂注释,阐述驳诘,著述渐渐增多,堆积如同丘山,可以说已经繁富了。而至于民间俗语,群众共同流传的,错误积累成为习惯,没有人能察知本原。现今王室衰落败坏,九州分崩离析,祸乱不止,活下来的人所剩无几。我担心后来者更加迷惑,姑且以我不才之资,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分门别类,整理论述,总共十一卷,称之为《风俗通义》,是说疏通流俗中的谬误,用义理贯通事情。

风者,天气有寒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①,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圣人作而均齐之②,咸归于正;圣人废,则还其本俗。《尚书》③:天子巡守④,至于岱宗⑤,觐诸侯,见百年⑥,命大师陈诗⑦,以观民风俗。《孝经》曰⑧: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⑨。传曰⑩: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⑪。由此言之,为政之要,辩风正俗⑫,最其上也。

【注释】

①含血之类:含血的生灵。这里指人类。

②作:兴起。

③《尚书》:据引文,当指《尚书大传》。

④巡守: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

⑤岱宗:东岳泰山的别称。

⑥百年:指老年人。

⑦大师:太师。商、西周时称乐官之长为太师。大,同太。

⑧《孝经》:儒家经典。相传为孔门弟子曾参门人所撰。论述封建孝道,宣传宗法思想。

⑨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语见《孝经广要道章》。

⑩传:儒家学者解经之作称为传。

⑪百里不同风几句:语见《汉书王吉传》。

⑫辩:通变。

【译文】

风,是指天气有寒冷与温暖,地形有险阻与平坦,水泉有美丑好坏,草木有刚强柔弱。俗,是指芸芸众生,仿效万物而生长,因而言语歌声有差异,舞蹈动作有区别,有的正直,有的邪恶,有的善良,有的淫邪。圣人兴起整齐风俗,使之都归于正道;圣人黜退,则又恢复到原来的风俗。《尚书大传》说:天子巡察诸侯,到达泰山,接受了东方诸侯君长的朝见,接见年老长者,令太师献上搜集来的诗歌,来观察民情风俗。《孝经》说: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经传上讲: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户家规各异,人们衣着不同。从这一点来说,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改变纠正风俗,这是最重要的。

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轩之使①,求异代方言②,还奏籍之③,藏于秘室④。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⑤,林闾翁孺才有梗概之法⑥,扬雄好之⑦,天下孝廉卫卒交会⑧,周章质问⑨,以次注续⑩,二十七年,尔乃治正⑪,凡九千字,其所发明⑫,犹未若《尔雅》之闳丽也⑬,张竦以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⑭。予实顽暗⑮,无能述演⑯,岂敢比隆于斯人哉!顾惟述作之功⑰,故聊光启之耳⑱。

【注释】

①(yu)轩之使:古时天子派出考察民情风俗的使者。轩,轻便的车。

②求:采集,收集。异:异语。代:代语、别名,各方言之间的同义词。

③籍:登记。

④秘室:又称秘府,古时收藏书籍簿册的地方。

⑤严君平:严遵,字君平,蜀郡(今四川成都)人。成帝时,卖卜于成都市,日得百钱即闭门讲授《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做官,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扬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经指归》(《隋书经籍志》作《老子指归》)十一卷,现存七卷。

⑥林闾翁孺:扬雄的老师,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博学洽闻,名重一时。林闾为复姓。翁孺,一作公孺。梗概:粗略。

⑦扬雄:字子云,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学者。少好学,长于辞赋,有《长扬》《甘泉》《羽猎》《河东》诸赋。博通群书,多识古文奇字。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又采集当时各地方言为《方言》,续《苍颉篇》为《训纂篇》。

⑧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由各郡国荐举。卫卒:卫士。此当指文学侍从之类。

⑨周章:周遍。质问:核实询问。

⑩次:编次。

⑪尔乃:然后。

⑫发明:阐述,阐发。

⑬《尔雅》: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为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后成为儒家十三经之一。闳丽:宏伟壮丽。闳,大。

⑭张竦:字伯松,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幼时曾从杜邺受文字之学,博学通达,闻名于世。初为京兆史,后为丹阳太守。王莽时官至郡守。王莽败亡,为乱兵所杀。刊:削除。

⑮顽暗:愚拙而不明事理。这里是作者的自谦之词。

⑯述演:阐述推演。

⑰顾惟:只是想。述:阐述。作:创作。

⑱光启:犹言扩大。

【译文】

周、秦两代常在每年的八月派遣考察民情风俗的轻车使者,到各地采集方言,返回后奏呈登录,收藏在秘府。到秦王朝灭亡时,丢弃散佚,没有人看到这些典籍。蜀郡人严君平存有一千余字,林闾翁孺只存有粗略的法度。扬雄喜好这些,和天下孝廉、文学侍从聚在一起,周遍核实询问,来逐条注解阐述,经过二十七年,这才整理订正,共九千字。他在这一著作中所阐发的,仍然不及《尔雅》宏富,但张竦还是认为这是一部与日月同辉永不磨灭的著作。我实在愚昧无知,不能阐述推演,怎敢和这样的人同享盛誉!只是考虑到阐述创作的事业,所以姑且扩充说明这些罢了。

昔客为齐王画者,王问:画孰最难,孰最易?曰:犬马最难,鬼魅最易。犬马旦暮在人之前,不类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见,不见故易①。今俗语虽云浮浅,然贤愚所共咨论②,有似犬马,其为难矣,并综事宜于今者。孔子称:幸苟有过,人必知之③。俾诸明哲,幸详览焉。

【注释】

①昔客为齐王画者几句: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咨论:议论,商讨。

③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语见《论语述而》。

【译文】

从前有个人为齐王画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什么最容易?回答说:画犬马最难,画鬼魅最容易。犬马日夜都在人们面前,画得不像不行,要画得很像当然难;鬼魅没有形状,没有形状的东西人们看不见,看不见的东西自然容易画。当今流俗之言虽然浮浅,但无论贤愚都一起商讨,类似犬马,这就难以准确地描述了,更何况要综述宜于当今的事理。孔子曰:假若有错误,人们一定会知道的。希望明智睿哲的人仔细审察。

有关汉代以前典礼流俗的著作。汉代应劭著。常省称为《风俗通》。原书二十三卷,北宋时亡佚二十二卷,今仅存十卷,附录一卷。卢文弨《群书拾补》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悉十卷外之所遗。现存十卷篇目为“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怪神”、“山泽”。书中保存有丰富的神话传说材料,如“女娲造人”、“李冰斗蛟”两条是首见记录者;此外如有关“三皇”、“五帝”、封禅泰山梁父以及对灶神、稷神和民间杂祀祭祀的记述也可看出古代神话与传说在汉代的流传变异情况。应劭写作此书目的在于“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但对民间口传,他能指出:“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对于为政的重要性:“为正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还是很有见解的。

猜你喜欢

  • 卷二十六·杂记之属

    礼记《礼记》简介参见卷二十四。深衣【题解】深衣是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所穿的衣服,又是庶人的常礼服。本篇记述了深衣的形制规格以及有关的象征意义。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①。【注释】①深..

    24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1
  • 卷二十五·典志之属二

    汉书《汉书》简介参见卷六。地理志 节钞【题解】《汉书地理志》以论述西汉一代的疆域、政区、户口和山川为主,也述及物产、风俗民情、经济发展等情况。材料丰富、翔实,所谓先王之迹既远,地名又数改易,是以采获旧..

    18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1
  • 卷二十四·典志之属一

    书《尚书》简介参见卷一。禹贡【题解】《禹贡》,选自《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详细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九州的划分、山川的方位脉络、物产分布、土壤性质等,内容十分丰富。全文体系完整,结构严密,尤其可..

    18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1
  • 卷二十三·叙记之属二

    通鉴宋代司马光(10191086)领衔编撰,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司马光最初完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时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

    18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1
  • 卷二十二·叙记之属一

    书《尚书》简介参见卷一。金縢【题解】《金縢(tnɡ)》主要歌颂了周公的品格行为。同时反映出西周初年复杂的政治局势:周与殷遗民矛盾尖锐,而周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也很激烈。周灭殷后的第二年,武王得了重病。..

    13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1
  • 卷二十一·传志之属下编二

    欧阳修欧阳修简介参见卷二。资政殿学士文正范公神道碑铭【题解】本文是作者为范仲淹所作的一篇墓碑文字,作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即范仲淹去世后的第三年。文章通过叙述范氏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为人品格和政..

    33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二十·传志之属下编一

    蔡邕蔡邕简介参见卷六。郭有道碑【题解】此碑文中的郭泰,是东汉名士,因修行有道,故称。作者极力颂扬了郭泰高尚的人格及其精深的学识,尤其称颂了他不肯入仕做官、情愿归隐出世的品行。全文叙事简明扼要,文辞清新..

    41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十九·传志之属上编三

    汉书《汉书》简介参见卷六。杨胡朱梅云传【题解】本文是杨王孙、胡建、朱云、梅福、云敞的合传。班固一向以醇儒自居,不满过激言行,杨王孙坚持裸葬,胡建不畏强暴,梅福数言切谏,云敞舍死赴义,尤其是朱云,少喜游..

    41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十八·传志之属上编二

    史记《史记》简介参见卷十七。刺客列传【题解】本文是《史记》中一篇专叙刺客的类传。它依时间顺序分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著名刺客即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的事迹,再现了他们那种守志不屈的精神及英勇无畏的..

    29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十七·传志之属上编一

    史记汉司马迁著,一百三十篇。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间约三千年的历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前91)撰成。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采用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体裁,为后世正..

    33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十六·哀祭之属

    书《书》简介参见卷一。金縢册祝之辞【题解】《金縢册祝之辞》,即《尚书金縢》篇(收入本书卷二十二)中周公姬旦为患病的周武王祝祷之辞,表现了周公的忠诚。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①。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②,..

    63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十五·书牍之属二

    韩愈韩愈简介参见卷二。与孟尚书书【题解】孟尚书即孟简。《旧唐书宪宗纪》载:元和十三年五月,以户部侍郎孟简检校工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故信中称孟简为孟尚书。元和十四年,韩愈由谏迎佛骨事贬潮州..

    33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十四·书牍之属一

    左传《左传》简介参见卷六。郑子家与赵宣子书【题解】这是一份绝妙的外交照会。春秋前期,大国争霸,小国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也往往成为大国出气的对象。这封信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晋灵公怀疑郑国与自己的对手楚..

    24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十三·奏议之属三

    陆贽陆贽简介参见卷十。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题解】建中四年(783),朱泚趁泾原兵变而叛乱,唐德宗仓皇出走,在奉天(今陕西咸阳乾县)避难,陆贽从驾侍奉。当时国库空虚,朝廷用度没有着落。后来各地陆续进贡..

    23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十二·奏议之属二

    路温舒路温舒,生卒年不详,字长君,钜鹿(今河北平乡)人。西汉昭、宣帝时在世。曾牧羊,学律令,初为县狱史,后举孝廉,为山邑丞,昭帝元凤(前80前75)中守廷尉史。宣帝时累官至临淮太守,有治迹,卒于官。上德缓..

    21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十一·奏议之属一

    书《尚书》简介参见卷一。无逸【题解】据《史记》记载,周成王年长之后,周公还政,他担心成王贪图享乐,作《无逸》以诫成王。无,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可,不要。逸,放纵,荒淫。其内容与《召诰》《洛诰》一致..

    51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十·诏令之属

    尚书《尚书》简介参见卷一。甘誓【题解】《甘誓》,是夏启在有扈氏都城南郊甘(今陕西西安鄠邑区)讨伐有扈氏前的动员令,系后人根据传闻写成。誓,一种有约束性和决断意义的话语。夏启为大禹之子,是夏朝的开国君王..

    32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九·序跋之属二

    刘向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初名更生,汉楚元王刘交玄孙。自宣帝至成帝时历任郎中、给事黄门、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给事中、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刘向的历史功绩在于整理校勘图书,编为《别录》一书,为中..

    55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八·序跋之属一

    易《易》是我国古代的卜筮之书,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今仅存《周易》。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周易》有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可能最早始于传说中的伏羲时代,殷时已有六十四卦,大约在周文王前后整理..

    17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 卷七·词赋之属下编二

    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建安文学的中心人物之一。建安时累封平原侯、临淄侯,魏立,三徙藩国,后封于陈。与兄曹丕不和,郁郁以终,卒年四十一。他的著作有赋、颂、诗、铭、杂论,共..

    33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2025-05-1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