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起穀梁废疾 / 廖平

起起穀梁廢疾序

2025-05-31 15:44 起起穀梁废疾

名、墨者流,正名從質,《春秋》之巨綱,王道所急務。不善學者,騁辨持巧,主張白馬,窮究非儒,騖末失本,道由辯息,等吴、秦之自亡,豈施、翟之本義乎?是以漢初博士,惟務自達,不憙攻人。雖石渠、虎觀粗存異同,然猶不相指摘;自劉歆奮立《左氏》,諸儒仇之,條其罅漏,互相難訊,掊擊之風,原于此矣。何君自尊所習,乃以尋仇之戈操于同室;鄭君小涉《左》學,不習《穀梁》,鄉鄰私鬨,何須被纓?乃謬託主人,日尋報復,駁許以外,更復攻何,生事之譏,其能免與?凡屬訟訐之言,並爲求勝而作,影射毛吹,有如讒慝,亦且内實不足,乃求勝語言,使或平心,都爲賸語。何既制言儇薄,立義矯誣,不事言詮,乃呈嫉妒;鄭則自負博通,攻堅奮詡,反旗倒戈,以相從事,客兵僑主,不復統制。甚或毁棄章服,改從敵人,欲群經皆有所作,使本義因以愈湮。東漢以來,經學破壞,學者苟設矛盾,便云立國,軍政本務,日就沈淪,古法湮絶,孰任其咎耶?今者三傳之學唯求内理,不騖旁攻,仁智異端,取裁所見,誠各尋其指歸,莫不互有依據,同者從同,異者從異,似同而異,似異而同,改謬説而各正焉,别爲十表,附説其本義。不敢小有左右於其間,以袪好辨之弊。至《公》、《穀》同爲今學,聲氣相感,神形多肖。何、鄭所録,恒失本旨。今于各條之下務申傳旨,二君誤説,間或正之。然惟求足明本傳,不敢希勝《公羊》,少涉攻擊之習。其名《起起廢疾》者,鄭釋間有誤藥,恐爲疾憂,故正其箴砭,以期眄眩,非云醫藥,聊取用心爾。井研廖平自序。

一卷。清廖平撰。该书是他所撰《榖梁春秋外编》中的一种。按: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撰《榖梁废疾》,排斥《榖梁传》;古文经学家郑玄撰《起废疾》驳斥何休。廖平撰《起起废疾》,对何休、郑玄二人的观点加以折衷。他认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分野在于礼制的不同,《周礼》 属于古文经学,《王制》属于今文经学,《榖梁传》主张“素王”,倡导“改制”,故礼制从新,而与《周礼》不合。该书有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民国十年(1921)四川存古书局汇印《新订六译馆丛书》,又将该书收入其中。民国时渭南严氏孝义家塾刊 《重订榖梁春秋经传古义疏》 十一卷,将《释范》一卷及《起起废疾》一卷附刻在后面。

猜你喜欢

  • 易生行譜例言

    一、生行不同《大傳》云:「居而觀者,易之序也。」是無文字之先,别有要義。舊説生卦者皆草率粗野,堆垜分合,近於兒戲,求之經傳,毫無依據。按易孳乳相生,宗支長少,最爲森嚴。經有祖妣、婚構 注 之名,傳有父母..

    25 周易类 2025-08-09
  • 四益易説

    「三易」之説出於《周禮》。自劉歆以來,説《易》者皆以文周作經,孔子作傳。「三易」之説,疵病百出。十翼 即《易傳》别名。 出於孔子,自歐陽公以下疑者數十家。東漢之初,古文家但云文王作《易》,馬、陸又添出周..

    17 四益易说 2025-08-09
  • 易經古本

    《大傳》以往來順逆,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是古法本有順逆兩行,故合上下經諸卦有順逆兩讀,而每卦又有順逆兩讀之法。上經主内,順行,每卦由初而上,舊讀不誤。下經逆行,主外,每卦當由上初而下。若竟移易經..

    28 易经古本 2025-08-09
  • 易經古本序例

    《易》之爲書也不 讀爲丕,大也。以泰否爲亨,由小推大。 可遠, 《論語》:小道可觀,致遠則泥。《尚書》、《春秋》王伯之道,不可致遠。惟《易》、《詩》皇帝之法,乃以致遠,遠則大。 爲道也屢遷。 「利用爲依遷..

    15 易经古本 2025-08-09
  • 井研縣藝文志

    《易經古本》一卷,附《十翼傳》二卷,廖平編。考《易》以反易、變易爲主,《大傳》云:「《易》之爲書也,變動不居,周游六虚,上下無常,剛柔相易。」平因用其例,編爲反復繫辭之本。其書用《大傳》「《易》之爲書..

    17 易经古本 2025-08-09
  • 説明

    《易經古本》創始光緒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成于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經數年之久,義例始定。廖平認爲《易經》古本非反復繫辭,則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之道不能顯明,失《易》周流不居之旨,故著此書以推演之..

    20 易经古本 2025-08-08
  • 《知聖篇》讀法 及門公輯

    《勸學篇》兢兢於「開民知」,此編特爲「開士知」。今日序庠宗法認孔子爲八比家,而孔子遂成村學究,乃師法相承,堅於自信,豈不較焚坑之禍更酷?今更引而闢之,以見聖人非匯參十八科所能盡也。此編初成于戊子,東南..

    48 家学树坊 2025-06-04
  • 家學樹坊 注

    《知聖編》及《孔子作六藝考》提要 《井研藝文志》平初作《今古説》,丙戌以後,乃知古學新出,非舊法,於是分作二篇,言古學者曰《闢劉》,言今學者曰《知聖》,取《孟子》「宰我、子貢智足知聖」之義。此編用西漢..

    86 家学树坊 2025-06-04
  • 家學樹坊序

    往年鏡吾兄編前篇,未卒業,提要刊於《縣志》。辛丑,燮夫從鄂索稿甚急,鏡吾館事牽掣不暇,慎乃補足前編,並以新學輯爲下卷。壬寅,病中力疾鈔入新稿諸編,共爲兩卷。輯録初成,精華苦竭,蒲柳之資,愧乎重器,不足..

    71 家学树坊 2025-06-04
  • 王制集説 三 注

    司寇 三公不列司寇,《千乘》四輔以列秋官。 正刑明辟, 説曰:《千乘》:「司寇司秋,以聽獄訟,治民之煩亂,執權變民中。凡民之不刑,崩本以要閒,作起不敬,以欺惑憧愚。作於財賄六畜五穀曰盜。誘居室家有君子曰..

    62 王制集说 2025-06-03
  • 王制集説 二 注

    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 如《春秋》祠兵、蒐狩。四時三田者,夏防農,不田也。一爲乾豆,二爲賓客,三爲充君之庖。 《公》、《穀》同。 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天子殺則下..

    53 王制集说 2025-06-03
  • 王制集説 一 注

    王者 王者指後王,非古之王者。《董子》主天法商而王,主地法夏而王,與《荀子》後王是也。 之制禄 《周禮》内史主王者之制禄,外史言掌三皇五帝之書,内外即小大共球,六合内外。二書互相爲用,《王制》所詳,《周..

    71 王制集说 2025-06-03
  • 王制集説凡例

    一、孔子以匹夫制作,其行事具於《春秋》,復推其意於五經。孔子已殁,弟子紀其制度,以爲《王制》。《論語讖》:「子夏六十四人撰仲尼微言,以事素王。」即《王制》也。此篇皆改制事,不敢訟言,所謂微言。王即素王..

    76 王制集说 2025-06-03
  • 義例類

    今古不同之外,分十五門以别宗派,立二十四事以理篇章,可謂詳備。特恐古文繁賾,儀節參舛,猶有難明,再表二十七例,以求畫一。苟盡其術,想思當過半矣。今古雜例今古之分嚴矣,而《公羊》用古《左傳》參今,萬一之..

    63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2025-06-03
  • 篇章類

    兩《記》繁博,號爲大經,鄭、盧作注,皆就易辟難,凡屬盤錯,不免遁逃。兹之所志,專在犯難,陷鋭攻堅,務破强勁。再就《記》文立此二十四事,已定巨綱,徐循節目。合篇《記》有一篇誤爲數篇者,當合之。《禮運》、..

    97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2025-06-03
  • 宗派類

    《戴記》其書早出,宣、元間立二博士,《異義》以爲今學,實則古多於今。兹依《今古學考》分篇目以爲準,餘詳《考》説。鄭君舊注混合今、古篇目,非也。 詳《今古學考》。 兹倣《别録》之例,先考隸篇目,於九十餘篇..

    73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2025-06-02
  • 分撰兩戴記章句凡例

    一、鄭君傳《小戴》,不注《大戴》,東漢以後,唯《小戴》盛行。案:博士舊有二家,《小戴》出於《大戴》,單治《小戴》,非也。兹以今古爲統宗,兩戴全録,各以類從,不依舊第,惟篇目注明所出。一、《記》文繁難,..

    77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2025-06-02
  • 禮記識卷下 注

    喪服小記第十五 《喪服》爲經,本經已附記,此名「小記」,記其異同,補其細節。「小記」與「大記」對,記古於傳。「男子冠而婦人笄」 吉。「男子免而婦人髽」 凶。「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禘尊於郊。「..

    97 礼记识 2025-06-02
  • 禮記識卷上 注

    曲禮上第一 此篇當分數篇,中多《孝經》、《容經》、《春秋》、《大傳》。「大上貴德」 皇帝道德。「其次務施報」 王伯。「禮尚往來」 往古來今,通乎百世。「往而不來」 專言法古。「非禮也」 專言退化。「來而不往..

    78 礼记识 2025-06-02
  • 重訂穀梁春秋經學外篇敘目

    《穀梁》師法,漢初甚微,建武以後無博士,唯顯于宣、元之間,不過三十年,佚傳遺説,殊堪寶貴。今輯《孟》、《荀》及宣、元間本師舊説,仿陳左海例,作《穀梁先師遺説考》四卷。故注中引用,不復更注所出焉。諸經皆..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